<strike id="hnp19"><i id="hnp19"></i></strike>
<strike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</video></strike>
<span id="hnp19"></span>
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
<strike id="hnp19"><dl id="hnp19"></dl></strike>
<th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ruby id="hnp19"></ruby></video></th><span id="hnp19"></span>
<strike id="hnp19"><i id="hnp19"></i></strike>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<span id="hnp19"></span><span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/video></span><strike id="hnp19"><dl id="hnp19"><del id="hnp19"></del></dl></strike>
<span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del id="hnp19"></del></video></span>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
<strike id="hnp19"><dl id="hnp19"></dl></strike>
<ruby id="hnp19"><i id="hnp19"><cite id="hnp19"></cite></i></ruby>
<ruby id="hnp19"></ruby>
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
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
<ruby id="hnp19"></ruby>
<strike id="hnp19"></strike>
<th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/video></th>
<span id="hnp19"><dl id="hnp19"></dl></span>
<strike id="hnp19"><i id="hnp19"><cite id="hnp19"></cite></i></strike>
<th id="hnp19"><video id="hnp19"></video></th>

卓寶文藝 || 三河游記

2017-06-19
卓寶科技

  正值母親節,卓寶集團在合肥舉行新系統推廣會。中午,我早早驅車來到合肥南站,與其他同仁一起恭迎從深圳風塵仆仆趕來的總裁一行。總裁是行文出身,博古通今,為人實誠,幽默風趣。由于時間的充裕和交通的便捷,同事提出邀請一同去古鎮三河看看,總裁欣然應允。小雨綿綿,空氣清新,氣候宜人,車行約30公里就到了三河古鎮。

  三河古鎮具有2500多年歷史,因豐樂河、杭埠河、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,三河在此匯合后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里注入母親湖一一巢湖。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,薈萃了豐富的人文景觀,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“八古”奇觀,即古河、古橋、古圩、古街、古居、古茶樓和古戰場。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,又是商家云集之地。街道沿河兩岸曲折伸展,總長約3公里。房屋多為明、清建筑,街心均鋪青石板,古樸雅致。雨中行走,越發光亮照人。

  三河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檐翹角、雕梁畫棟,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筑群。白色的馬頭墻,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,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,懸掛于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,深幽的古巷長滿青苔,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。身臨其境,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。古街從古碼頭起,沿小南河,向南綿亙2公里。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,首尾相連,線條方正明晰。兩側店房鱗次櫛比,可見當年的繁華景象。我們顧不上長途的勞頓,迫不及待地翻閱著這座歷史古鎮的“卷宗”,快速搜尋“八古”奇景的答案一一

  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,我們首先來到了“望月閣”。望月閣,又名國粹樓,高37米,為7層古塔。閣內展示了古鎮傳世精品及近千件民間珍藏的古代藝術珍品,品種豐富、精美獨特,讓人愛不釋手。登上閣樓,古鎮美景盡收眼底,引人入勝,讓人流連忘返。

  走著,走著,一條狹窄的巷道讓我們停下了腳步。此巷叫“一人巷”,因為巷子非常窄,只能容得一個人通過,更因為這條小巷中走出一位世界名人——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而出名。楊振寧的母親羅孟華女士是三河人,楊振寧出生后,父親楊武之出國留學,母親時常帶他回三河小住。父親留學回國后,帶上一家先后到廈門大學、清華大學任教。楊振寧隨父在北平讀書。1937年,抗日戰爭爆發、北平淪陷,楊振寧隨父母返回合肥,在廬州中學就讀。為躲避敵機轟炸,學校轉移到三河張家祠堂,楊振寧在三河就租住在“一人巷”盡頭的一間民房里。三河古鎮“一人巷”的由來尚不太清楚,但這朦朧的身世之謎和這古街古景始終耐人尋味。

  到古鎮游玩,其它景點都可隨意,但“孫立人故居”是一定要去拜謁的。

  孫立人,1900年生于安徽廬江,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著名將領,陸軍上將軍銜,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。曾代表中國男籃赴遠東國際運動會擊敗日本,奪得了中國籃球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。他品貌端正,智勇雙全,愛憎分明。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,仁安羌之戰以一團兵力擊敗日軍4000余人,以少勝多為其贏得國際聲譽。胡康河谷戰役擊斃日軍3200余人。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6800余人。第二次緬戰時任新一軍軍長,殲滅日軍3萬3千余人,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。有“中國軍神”、“叢林之狐”、“東方隆美爾”之譽。聽了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,我不禁對這位孫將軍肅然起敬,同事們不約而同地對著這座老宅深深的鞠了一躬。

  順道古城根,仰望古炮臺,不覺來到了太平軍指揮部舊址。聽導游介紹,1858年,太平軍將領陳玉成、李秀成、吳定規率部在安徽省肥西縣三河東、南、西一線筑九壘抵御湘軍悍將李續賓、曾國華部的進犯。11月6日到15日鏖戰10晝夜,曾國華、李續賓先后斃命,湘軍6000余人全軍覆沒,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"三河大捷"。

  說話間,我們來到了“萬年臺”。萬年臺座落三河鎮的中心點,是一個古戲臺,是在以前的舊址上重建的。這個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可以同時容納幾千人觀看演出。休閑廣場上,擁有十二生肖和梅蘭竹菊共16個石鼓,還刻有3幅三河古民俗的迎親圖。在萬年臺,每逢節假日及周末,都會在這里舉行地方戲劇一一廬劇的演出,吸引了眾多游客的觀看,熱鬧非凡。

  我忽然間對這個舞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之所以取名曰“萬年臺”,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。我在想,它的設計幾乎到了“零缺陷”的地步。首先,從外觀上看,造型精美,高端大氣,別具一格,象征著和諧、鼎盛、長壽、吉祥。其二,從工藝上看,這個磚木結構的古建筑,不論從防火、防水、防蛀等安全的角度,古人都進行了精細的處理,從而保證它達到“萬年”的壽命,反映了古人精益求精的匠心作風。如果現代建設者們都能夠繼承并發揚古代工匠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,該能造就多么偉大的工程啊!總裁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,仔細鑒賞并贊同道:為社會創造價值,做一個有作為的人,卓寶人就必須像古代大師一樣有理想、有追求、有擔當,工作兢兢業業,一絲不茍,視質量如生命,我們的事業才會如這座“萬年臺”一樣與日同輝、天長地久。同行的同事們無不拍手叫“好”!

  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,因泥沙淤積,漸成陸地。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,明、清置三河鎮。1991年,古鎮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,軍民奮起抗洪,發生了一個個氣壯山河的感人故事,譜寫了一曲曲軍民如水情的動人贊歌。“雙子樹”就是最有力的見證,時隔二十多年了,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。

  古鎮歷經戰火與自然災害的洗禮,曾一度滿目瘡痍。如今的古鎮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,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古貌依舊,新風岸然。2001年9月22日,舉辦了盛大的“災后十年看三河”活動,“十一黃金周”,正式啟動旅游項目,實現了開門紅。熱血流在心頭,歡笑寫在臉上,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,三河鎮已被國家建設部、國家文明委授予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”榮譽稱號,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級AAAAA級旅游風景區。講到此處,導游姑娘更加眉飛色舞。

  三河古鎮不僅人文厚重,更是水系發達,橋梁眾多。史料記載: “外環兩岸,中峙三洲,而三水貫其間,以橋梁相溝通”。 僅小南河上目前就有9座橋之多,像濟公橋、天然橋、仙龜橋、三縣橋、鵲渚橋、二龍橋、無蚊橋等,形態各異,橋連著水,水系著橋,形成古鎮獨特的景觀。游人徜徉于古橋之中,觀賞兩岸的風景,看著游人在小南河上蕩舟戲水,別有一番韻味。

  我們穿越在歷史與現實的三河之間,眾多的故事讓我們癡迷、沉醉。不知什么時候雨停了,一片歡呼聲把我們從“卷宗”中叫醒,循聲遠眺,巢湖上又一條彩虹橋正向我們鋪來,驚喜之余,我看到了古鎮上人們安居和諧之光。對視中,我和總裁都會意地笑了:這不正是我們明天會議最期待的結果嗎我想,這也許是母親節母親湖賜于我們這些大地之子最豐厚的禮物吧……(作者系安徽黃山營銷中心負責人 王韓爐)

最近2019手机中文字幕7